北京同仁堂:在澳推广中医药文化任重道远
2016年11月10日

  在澳大利亚悉尼,一家装潢古朴的中式药铺如同一张展示中国文化的名片坐落在中国城的繁华地段。近观这张名片,“北京同仁堂”五个端正挺拔的大字映入眼帘。每天来这里就诊、抓药的当地人络绎不绝,而在数十年前,中医药于这片土地来说还是一个有点陌生的“外来户”。

  

位于悉尼中国城的北京同仁堂店铺(摄影 贺吉)

  

  

位于悉尼中国城的北京同仁堂店铺(摄影 贺吉)

  

  在北京同仁堂(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澳大利亚中药行业联合会会长马安阳博士眼中,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推广可称得上举步维艰,为弘扬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注入更多生机和后劲仍然任重道远。

  一步一脚印 从无到有求发展

  2004年,作为北京同仁堂的海外直属分支机构,北京同仁堂(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在澳正式注册。注册之初,同仁堂在澳只有两人打理,一位是北京同仁堂派驻筹建的首席代表马建平,另一位则是作为本地合作伙伴的马安阳。

  

北京同仁堂(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澳大利亚中药行业联合会会长马安阳接受记者采访(摄影 盛楚宜)


  追溯同仁堂在澳的发展历史,马安阳介绍道,其实早在1994年,同仁堂的产品已经步入澳大利亚,但头十年间的业务只涉及同仁堂中药产品的代理批发,并没有控股自营或开店。2004年,同仁堂在澳改变了发展模式,确定了第一要务就是与澳洲百姓大众直接对接,以零售店作为主营业务之一,承载传播传统正宗中医药文化的重任,全面践行国家中医药“走出去”的战略。2005年,北京同仁堂在悉尼的第一家旗舰店开业,并在随后几年,陆续又在布里斯班、悉尼查茨伍德区、悉尼卡巴玛塔区和墨尔本开店。2015年,北京同仁堂澳洲公司在悉尼自己购置了1000多平方米的仓储和配送中心。

  十余年的奋斗,一步一脚印,同仁堂在澳员工数也从最初2人发展到如今的60余人。马安阳说,来店就医人数已累计达约30万人次,同仁堂不仅得到了华人的好评,收到来自当地西方人的感谢信也不计其数,公司净资产也有数倍的增长。

  中医获立法认可 也有欢喜也有忧

  自2012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亚的中医师、针灸师及中药配剂师被正式纳入澳洲医疗从业人员阵线 (Australian Health Practitioners),与西医、药剂师、护士、牙医、助产士、放射师等14个医疗专业一道在同样一个机构接受统一注册管理,澳大利亚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的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发达国家。

  马安阳表示,以立法形式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不但关系到各种企业和中医药从业者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澳大利亚的立法有咨询讨论的系统和程序,作为澳大利亚中药联合行业会长,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和澳洲政府进行对话。

  

北京同仁堂员工在加工中药材(摄影 贺吉)

  

  

北京同仁堂员工在加工中药材(摄影 贺吉)


  澳大利亚立法管制中医师后,对注册中医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也更加严格。谈及此马安阳略有愁容地说道,虽然大部分医师都在国内医院从医多年,有正规的培训和扎实临床经验,但是英语语言水平不足仍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澳的发挥,也阻碍了一些技术好英语不好医师的注册。原本要求中医药师在中药处方上要使用英文植物学名的建议,最终被大家合力建议改为了折中的汉语拼音。尽管如此,开了一辈子中文处方的老中医师突然要改为用拼音开处方,还真的有些困难。为适应这一变化,澳洲中药行业联合会聘请了专家给会员培训来“恶补拼音”。

  纵向配合横向合作 医师队伍不断壮大

  针对语言及经验传承的限制,同仁堂对内采用老中青结合的纵向人才梯队和经验交流、临床协作的团队策略。国内老医师带动有语言基础以及熟悉当地的中青年医师,从而为提供多手段互补、会诊、转介提供了平台。

  

北京同仁堂医师在给当地人把脉(摄影 盛楚宜)


  为了使澳洲的中医师人才后继有人,同仁堂澳洲横向与西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悉尼中医学院等建立了密切合作。马安阳说,一直以来同仁堂对医师的选拔要求是医德、医术兼备,宁缺毋滥。经过几年发展,也练就了一批高质量的医师和药师队伍。

  融入当地攻坚克难 思维模式适应转变

  除了要避免人才断层的问题发生,如何提升当地主流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也是同仁堂攻坚克难的险隘。马安阳提到,虽然澳大利亚当地人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但并不是“一蹴而就”,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中澳就医环境不同,中医师来到澳洲也要经历观念的转变。比如,很多西方不知道中医常会问一些涉及诸如“二便”的“隐私”问题,令他们很不习惯。这时就需要向患者解释中医学“司外揣内”的思想和发现。此外,团队也力求提供准确的中英语翻译,通俗易懂且保持中医的原汁原味。

  

悉尼的北京同仁堂店铺中出售的药品(摄影 贺吉)


  从澳洲的医药体系上看,中医药并没有价格优势。马安阳说,同仁堂澳洲之所以可以生存和壮大,靠的是疗效和口碑。对于本地人来说西医就诊是免费的,普通西药一盒药约十几澳元,但中医基本全靠个人掏腰包,治疗周期稍长,药苦针痛。所以,对很多有经济压力的人来说,价格相对难以承受,这些对中医药来说也是冲击和挑战。

  国策支持走出去 服务华人为根本

  尽管阻力重重,北京同仁堂在澳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路上从未打过退堂鼓。谈及这份坚持不懈的信念,马安阳乐呵呵地说:“按照阴阳理论,这些都不奇怪。有正能量,就有负能量。但同仁堂都将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使命,把病人服务好,在海外发挥应有的正能量,带动这个行业不断前进”。他还说:“中医药走出去靠企业和从业者是一方面,还要靠国家的支持。现在中国也加大了对中医药支持力度。”

  

北京同仁堂员工在抓药(摄影 贺吉)


  除了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北京同仁堂也坚持植根于为澳洲华人社区做好服务。2008年,北京同仁堂在澳洲被选为“最受澳洲华人喜爱的品牌”。马安阳说,同仁堂为消费者提供了值得信赖的保健品、药品、咨询和医疗服务。不管消费者买不买东西,起码要保证消费者得到正确的信息,让专业的团队来为消费者解答疑难问题,坚决不能误导消费者,要让消费者放心。

  马安阳认为,中澳自贸协定为两国带来的利好就是国策支持的体现。根据中澳自贸协定,澳方会为中国包括中医师在内的四大特色职业人员提供每年1800人的入境配额,中澳双方还就中医等重点服务领域的合作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这也使澳大利亚成为了中医药国际化的突破口,树立了正宗中医药的标杆。他相信,随着两国就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和磋商不断深入,中医药在海外也会少了更多壁垒和荆棘。

  未来十年再出发 走入医院盼上新台阶

  在过去十余年中,随着对澳洲市场了解的不断深入,北京同仁堂也在不断完善对当地的服务。展望下一个十年,马安阳认为,中医药不但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走下去,做出真正有开创性的举动。他称,中西医结合,相互补充,才能更好的减少副作用,缩短康复时间。目前,同仁堂在澳的规模仅限于门诊,如何融入当地医院并加强合作,让中药进入西药房,将是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但面对西方对中医有一定偏见等复杂局面,弘扬中医药文化仍然任重道远。(盛楚宜)

创新引领 • 科技兴企
Brand
©2010-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1000059502